布置冷凝器時,其安裝高度必須使制冷劑液體能借助重力順暢地流入儲液器。根據其結構形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布置方式。
臥式冷凝器宜布置在室內,其布置位置應考慮其管族清洗以及更換管子的距離;為節省建筑面積,也可將其一端對準門或窗布置,以便通過門或窗來進行維修。另外,在冷凝器兩端必須留有裝卸端蓋的距離,為保證出液順暢,其出液管的截止閥至少應低于出液口300mm,靠墻安裝的臥式冷凝器的布置尺寸以及臥式冷凝器與儲液器的垂直布置如圖3-24所示,供設計時參考。
立式冷凝器應安裝在室外離機房出入口較近的地方。如果利用冷卻水池作為立式冷凝器的安裝基礎,則水池壁與機房等建筑物的外墻墻面應大于3m,以防止水滴外濺損壞建筑物。其安裝高度必須使氮液能借助重力流入儲液器.室外夏季通風溫度高于32℃的地區,要附有遮陽設施。立式冷凝器上方應留有清洗冷卻管的空間,其冷卻水池呈敞開式或設人孔。為了便于操作和清除水垢,立式冷凝器應設有鋼結構的操作平臺,如圖3-25所示。
淋激式冷凝器宜布置在室外通風良好的地方或安裝在機房屋頂上。布置時應注意其方位,盡量要使其排管垂直于該地區夏季主導風向,風速較大的地區,冷凝器四周應設百葉擋風板,防止水滴大量被風吹散。
蒸發式冷凝器一般也布置在室外或機房屋頂之上,周圍通風良好。由于其內部阻力較大,制冷劑通過后壓力損失較大,因此必須考慮一定的靜壓液柱,以使冷卻后的液體制冷劑能較通暢地流入儲液器,且儲液器的均壓管應盡量接近冷凝器進氣部位,如圖3-26所示為兩臺蒸發式冷凝器的并聯連接方案,布置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出液管應有足夠長的垂直立管,如圖3-26所示中h應不小于1. 2~1. 5m。
2、在立管下端應設存液彎,建立一定的液封,用以抵消冷凝管組之間出口壓力的差別。如果不設存液彎,當一臺冷凝器停止工作時,制冷劑液體會流入正在工作的冷凝管組,使冷凝器的有效換熱面積減小,運行不正常。
當蒸發式冷凝器與立式殼管式冷凝器并聯時,務必要考慮到制冷劑通過不同形式冷凝器時壓力降的不同,否則制冷劑將充入壓力降最大的冷凝器中,設計中應盡量避免出現這種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