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由于冷卻塔結構周圍的冰凍,它的運行變得明顯復雜化,特別對布置在嚴寒的氣候條件下的冷卻塔尤其是這樣。當冷卻塔周圍冰凍時,由于在其上結冰,附加負荷,使灑水裝置變形和玻壞而造成事故。冰凍現象一般在外界空氣達到-10℃時開始,且常常發生在進入冷卻塔的冷空氣與較少溫水接觸的地方。在進風口,從圍護結構流下的水結成一根根冰柱,然后凍結成密實的冰寓子,把整個進風口封住。布置在進風口的淋水裝置的柱子同樣是強烈冰凍的中心。
為了防止冰頭,柱子應當遠離進風口,處于塔的縱深不得于1.2米。當進風口形成冰簾子時,進入冷卻塔的空氣量急劇減少,且冷卻水溫度升到28~30℃。此外,淋水裝置上嚴重冰凍,會使建筑結構產生危險的振動。進入冷卻塔內部的冷空氣,能使柱子和淋水裝置框架上結冰,且主要發生在低淋水密度的地方。內部結冰是危險的,因為嚴重成霧,只是在淋水裝置被破壞以后才可能發現。因此在冬季不允許熱力和水力負荷發生波動,必須在淋水裝置范圍內均勻地分布冷卻水,并且不允許在個別地段降低淋水密度。
由于進風速度很大,在冬季機械通風冷卻塔內的淋水密度最好保持在不低于1.67公斤/米2·秒[6米3/(米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