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塔為濕式塔和干式塔的結合。如圖1-11所示,干部在上、濕部在下,也有的塔四面進風,相對兩邊為濕部;另外兩邊為干部。采用這種塔的目的,部分是為了省水,但大多數是為了消除從塔出口排出的飽和空氣的凝結,因而造成塔周圍的污染。
圖1-12為德國某電站的干濕式冷卻塔。如圖1-11所示,從塔下部濕段排出的濕空氣,在同塔周圍的冷空氣接觸后,即變成過飽和的空氣而凝結,形成霧,造成污染。如果像圖中那樣,塔上部加干段,則由塔下部濕段排出的飽和濕空氣,流經干段時,會被加熱而變成不飽和的空產。因而出塔后不會凝結。
如圖1-13所示為干濕式塔的排放空氣狀態變化情況的示例。圖中彎曲線為相對濕度。
①為塔周圍大氣狀態。②為濕塔時,從塔出口排出的濕空氣狀態,由于過飽和,水蒸氣
凝結形成霧。③為干濕式塔中,濕段出口的空氣狀態。④干段后的空氣狀態。可以看出,從①變到④時,空氣含濕量不變,只是溫度升高。然后與從濕段來的空氣混合,變為狀態⑤,從塔出口排出。相對周圍空氣狀態,⑤點空氣狀態處在非飽和區,所以從干濕式塔排出的濕空氣不會結霧,這就是加干段的作用。干段水量一般為總水量的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