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程的截面通常比管程的截面為大,為增大流速,且使流體沿垂直于管子中心線的方向流過,一般在殼程設置折流板,既提高了傳熱效果,還起了支撐管束的作用。最常用的型式為弓形折流板。
相鄰兩折流板之間的距離(板間距)應從減少殼程阻力和提高傳熱效率的角度來決定,通常是使弓形缺口的有效流通斷面與相鄰兩折流板間流通斷面相等或相近。折流板的最小間距應不小于圓筒內直徑的1/5,且不小于50 mm。最大間距應不大于圓筒內直徑,且應滿足表6-2要求。
弓形折流板缺門高度應使用流體通過缺口時與橫過管束時的流速相近。折流板厚度取決于它所支承的重量,減少折流板厚度可節省金屬和減輕換熱器重量,但使折流承載面變小,難以維持結構的剛性,尤其在水平安放的換熱器中,管束重量很大,在安裝、運輸時,可能使折流板過載,故不能太薄。當殼程流體有脈動時,厚度必須予以特別考慮。板厚增大,則有利于防止管子受震動而破壞。
若換熱器不需設置折流板,而換熱管無支撐跨距超過表6-2規定時,則應設置支持板,用來支撐換熱管,以防止換熱管產生過大的撓度。
浮頭式換熱器浮頭端須設置支持板,此支持板可采用加厚的環板。
在列管式換熱器中,折流板、支持板的固定通常采用拉桿結構固定。如圖6-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