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空氣取用量的多少,是影響空調負荷的一個重要方面。新風量用少了,會惡化室內衛生條件;用多了,又會加大負荷,造成能量的浪費。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室內人數比較穩定,則在系統設計時,量小新風量可按室內人數和規定的標準計算確定,或者像通常做法那樣,按總比例中的一定百分比,比如10%~15%取用。
根據日本《建筑物管理標準》規定的空調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在設有集中式空調的情況下,按房間使用時間內一天的CO2平均含量應小于0.1%, CO的平均含量應低于0.001%,浮游粉塵濃度小于0.15mg/m3。 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修訂的《建筑物節能指南》中據此規定,在設有集中管理的空調系統情況下,每人新鮮空氣量標準為30m3/h;對于無集中管理的空調房間, 每人新風量標準定為20m3/h。
據有關資料表明,歐美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為疲于應付石油危機,過份強調節能,曾試圖把新風量標準降低到每人18m3/h,結果先后相繼出現不少“空調病”、“病態建筑”現象。而日本一直堅持此標準,所以基本上未發生這類問題。如今,歐關國家又重新修訂并提高了新風量標準。比如,美國ASHRAE標準62-1989中規定,辦公樓、會議室、餐廳,每人每小時最小新風量為36m3;大會堂、影劇場、教室,每人每小時27m3;醫院每人每小時45m3。
對于室內人員數量變化大的場合,為了節能,可采用CO2含量傳感器,根據室內實時CO2含量值與設定的允許含量值比較后,輸出信號來控制新風量。
此外,從節能角度考慮,在空調系統中,還可考慮在室內無人的頂冷、預熱期間停用新風的措施。在夏季夜間和旱晨,可開足新風,以利用相對涼爽的空氣進行通風排熱。當然,這些措施,只有采用自動控制手段,按照預先安排的操作程序,才能可靠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