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結構方面,大多數樓房為框架結構,墻體采用填充墻,墻與梁柱結合處易產生裂縫,是保溫防水薄弱處,夏季滲水、冬季透寒。
在外圍護墻體結構混凝土構造柱、圈梁、門窗洞口、陽臺、空調機混凝土懸挑板和屋面女兒墻根部等部位產生的結構性熱橋。
建筑物普遍存在透寒現象,即使墻體做好保溫,外門窗同樣出現透寒水,由于冷空氣多從門窗與墻的交接處進入室內,在門窗洞口周圍凝結潮氣甚至產生霉斑,且外門窗本身阻熱傳導功能較差,室內外空氣溫差較大也易形成透寒水。
在新建墻體干燥過程中或在冬季條件下,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向室外遷移時經常出現結露、長霉變黑等現象。
尤其在北方地區,因為冬天室外氣溫比較低,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易發生潮濕、霉變現象。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非承重墻體自身存在兩方面缺陷:墻體開裂、滲水、透寒而結露;陽臺窗戶下的擋板(多由預制樓板制作,其與墻體的交接處容易出現裂縫)與墻體交接處出現裂縫,或者窗戶密封不好導致外部雨水滲入;梁、柱、板等混凝土構件由于個別部位導熱系數高、防寒保溫處理不到位造成室內外溫差較大,使內外墻長期處于潮濕、結露、出水狀態而導致發霉。
(2)在施工方面,面磚飾面保溫系統,因施工后存在“透寒”現象,如外墻磚鑲貼不實,磚縫的不飽滿或是采用彌縫,外填充墻砌抹砂漿不飽滿,有砂眼、縫隙;墻與梁柱結合處填充不密實,門窗安裝不密實有縫隙。
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等質量問題,或使用不合格保溫材料,直接影響建筑保溫效果。
承重墻、保溫層與女兒墻根接合部位未做保溫縫,女兒墻根部橫向裂縫而向室內滲透。
屋面防水未做好,或局部屋面保溫未做好,尤其雨落管處。
門窗洞口周圍縫隙保溫材料填塞不實造成滲透、發霉,保溫層移位、空鼓、開裂、脫落等不良現象是外墻外保溫系統缺陷,易導致出現局部結露、發霉。
外墻砌筑及飾面分項存在質量缺陷等產生墻體滲透。
施工中工序銜接不合理,屋面施工時濕度過大。屋面又沒出氣孔,被防水層封閉的水氣無法散發,而向室內滲透。
保溫板的切割尺寸不符合要求或施工質量粗糙,造成保溫板間縫隙過大,且沒有進行相應的保溫板條的填塞處理。
另外,墻體保溫沒做好或存在熱橋,造成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空氣中水遇冷后會凝結到墻面,導致墻體潮濕。因局部空氣流通不好,空氣水分加大而產生,在有熱橋的保溫墻體上,使用再厚的保溫材料也無濟于事。
熱橋部位通常被忽視而沒做保溫,其受溫度影響而發生的變形量與做了外保溫的墻體是不同的。經過一定時間的形變破壞,會造成這些未做保溫的部位與做了外保溫的墻體交接處產生破壞裂縫,形成熱橋。
外墻上的熱橋處理不當,其內表面在冬季會結露、室內過于潮濕容易結露、室內溫度過低會結露。
熱橋結露使墻受潮,保溫層的保護層裂紋滲水浸濕保溫層,且會不斷擴大結露面積。進入保溫層的雨水進入粘結層的空腔中,沒有排出的通道只能向墻內滲透。
保溫裝飾復合板采用粘貼(錨粘)法施工時未采用排氣構造,使濕氣向墻體滲透造成。
室內空氣溫度、水蒸氣飽和度高而墻體保溫沒做好,蒸汽遇冰冷的墻體陰角、頂板(近外墻體部位)而凝結出現透寒,透寒水導致墻體潮濕、發霉。因外墻部分開裂透寒,加之冬季寒冷氣候,墻冷室內熱,易產生結露。
(3)住戶使用方面,居室內空氣流通不佳,室內潮氣過大,室內空氣中含營養成分的飄浮物貼掛到墻上,易產生霉斑」
(4)裝修方面,室內裝飾材料中含有一定的營養基,如大白粉內含有一定量的纖維素,而纖維素中的糖分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易產生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