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障原因 由于冷凝器的冷卻水一般為井水或自來水,屬于硬水,其中含有泥沙、無機鹽等各種雜質,當冷卻水流經殼管式冷凝器的內部鋼管時,部分雜質會沉積在管壁上,時間久了,雜質越積越厚,形成厚厚一層水垢。水垢等雜質的導熱性差,它們的存在將降低冷凝器的傳熱效率。同時.管壁上的水垢過多時.管道的孔徑變小,冷卻水的流量下降,冷凝效果也將變差。所以需定期(2-3年)清除水垢.采用井水的冷凝器應每年清除一次。
2)故障的排除 殼管式冷凝器管道內壁結垢后,可采用鋼絲劇拉刷除垢、刮刀滾刮除垢和酸洗法除垢等方法進行處理。
①鋼絲刷拉刷法:采用鋼絲刷除垢時,應先將制冷系統中的制冷劑全部抽出.拆下冷凝器兩端的封蓋.用螺旋形鋼絲刷或銅絲刷伸人冷卻水管中進行往復拉刷。拉刷后,用外徑略小于冷卻水管內徑的圓鋼管插人冷卻水管中,將水垢等雜質捅出。在用鋼管拉捅的同時應用壓力水沖洗。反復進行幾次,直至水垢清除干凈為止。
②刮刀滾刮法:這種方法僅適用于鋼制冷卻水管的冷凝器。除垢時,將殼管式冷凝器的兩端鑄鐵端蓋拆下,用特制的刮刀接在軟軸上的一端,另一端接在電動機上,將刮刀插入卻管內。開動電機后,刮刀即可在管內邊滾邊亂同時噴水以冷卻刮刀和沖洗管內被刮下的污垢。
③酸洗法除垢:先將制冷系統中的制冷劑全部抽出,然后關閉冷凝器的進水閥,拆除進出水管,再將冷凝器的進出水接頭用直徑與其相同的水管接于酸洗系統中。酸洗法除垢的流程如圖9-17所示。用一溶液箱,內裝5%-8%濃度的鹽酸溶液,為防止鹽酸腐蝕冷凝器,可加人適最的動物血.然后用耐酸泵把配好的溶液打入冷凝器中,循環清洗20-30 h后停止水泵。將溶液放掉,再用1%苛性鈉(燒堿)溶液或碳酸鈉溶液循環清洗15 min.用以中和殘留的酸溶液,最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也可不采用鹽酸溶液,而用專門的冷凝器清洗液(滌塵)。方法同使用鹽酸相似,但不需再用苛性鈉溶液來中和,而且清洗時間只要40-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