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些合成制冷劑還是會遭到最終的淘汰.那么工業制冷就會面臨沒有太多制冷劑可用的困境。可能最后也只有兩條路:氨或者二氧化碳。其實目前氨制冷在全世界冷鏈物流冷庫所占的比例至少有75%以上,而且一直都運行良好,氨制冷系統節能和無人值守是其優勢所在。為什么一些發達國家在這方面一直都比較領先,也極少出現安全事故,而我國一出問題就忙于氨系統改氟利昂系統,歷史的欠賬和技術的落后是國內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冷鏈物流冷庫使用氨制冷系統是符合我國的國情的。要把氨制冷系統做得安全、有效、可靠和節能,需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 一是政府規劃方面。把冷鏈物流冷庫規劃在一個人口居住很少的區域,人口少,即使冷庫發生氨的事故也容易疏散,把對城市的影響降到最低。因為現在冷庫的配送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只要冷鏈物流冷庫規劃在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的地方就可以滿足要求。在歐美大部分地區的冷庫基本上都是遵循上述原則進行建造的。
二是氨制冷系統冷庫的分級管理。可以參考美國政府的管理模式,他們把冷庫的安全評估交給保險公司。這相當于我國車輛的年檢與保險掛鉤,沒有保險就不允許經營。這樣如果出現事故,保險公司需要賠付一大筆賠償。因此保險公司也不敢馬虎,他們會聘請一些非常專業的人員進行綜合評估。這就是以市場管理的模式,政府只是以宏觀的形式進行監督,而不是以一種被動的形式進行管理。
三是冷庫氨制冷系統的小型化。在美國,冷庫制冷系統的貯氨量少于五萬磅,也就是大約22. 68t,不需要在政府相關部門注冊登記。這樣系統的貯氨量減少了.安全性就容易保證。如果希望在這種貯氨量增加冷庫的貯存量,反過來促進對系統的制冷技術的提高。這種存液量分級制在歐洲也有規定,他們允許的充注且更少(如果不受監管)。分級制也就相當于國外電影市場的分級制,分級后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電影題材,豐富了人們的藝術欣賞內容。同樣,貯氮量的分級也會促使冷庫制冷系統的多樣化。而不是現在的模式,甲級設計院設計的方案與丙級設計院的設計系統幾乎沒有差別。系統也沒有自己的特色。借鑒發達國家的一些管理模式,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再實施.以改變現有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