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度高到一定程度,制冷劑會分解。如存在特定催化劑,制冷劑會產生水解或分解。在使用條件下,制冷劑也會與某些金屬或非金屬相互作用。
制冷劑的熱穩定性
制冷劑熱穩定性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熱分解溫度與最高使用溫度。熱分解溫度是制冷劑在熱作用下開始產生分解的溫度。
最高使用溫度是制冷劑在與潤滑油共存的環境中,在有金屬存在的條件下,能夠長期穩定工作的溫度。最高使用溫度限制了壓縮機的排氣溫度。
制冷劑與金屬材料的相互作用
烴類與一般金屬無相互作用。
純氨對鋼無腐蝕作用,純氨對鋁、銅及銅合金有不強的腐蝕作用,但已超出材料的許用范圍,在含水的情況下,氨對銅以及除磷青銅外的銅合金有強烈的腐蝕作用。
大部分鹵代烴對鎂及含鎂超過2%的鋁鎂合金有腐蝕作用。當含有水時,鹵代烴會水解成酸性物質,對金屬有腐蝕作用,且此時與油的混合物能溶解銅。鹵代烴與某些材料接觸時會分解,依催化作用由強至弱排列依次為:銀、鋅、青銅、鋁、銅、鎳鉻不銹鋼、鎳鐵合金、鉻。
R30(二氯甲烷)與鋁接觸會分解生成易燃氣體并會發生劇烈爆炸,故而R30系統中嚴禁使用鋁。
制冷劑與非金屬材料的作用
鹵代烴對天然橡膠和樹脂有很強的溶解作用,對絕大部分塑料、合成橡膠和樹脂有極強的膨潤作用,即使塑料、合成橡膠和樹脂變軟、膨脹、最后起泡破壞,因此,與鹵代烴接觸的密封和絕緣材料應采用耐氟材料,如氯丁橡膠、丁腈橡膠、尼龍、聚四氟乙烯、改性縮醛絕緣漆等。
大部分烴類制冷劑對非金屬材料的作用與鹵代烴相似,但遠弱得多,有時可以不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