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凝器停止運行后的除垢操作方法
配置好的弱酸性鹽酸洗滌液的方法:在酸洗槽內配制酸洗溶液,其配方是每千克洗滌液中加入10%鹽酸溶液、緩蝕劑0.5 g(緩蝕劑可用六次甲基四胺或苯胺與六次甲基四胺的聚合物等),緩蝕劑的作用是減輕鹽酸溶液對管壁的作用。然后按下述方法進行清洗:將系統中的制冷劑抽出,關閉冷凝器進、出水管,并拆下進、出水管的接管。按圖7-2所示,將準備好的耐酸泵、酸洗器(酸洗池)及連接管道接在冷卻水進、出口處。起動耐酸泵,酸洗液在冷凝器管道和酸洗器之間循環流動,酸洗液與水垢發生化學反應,pH值將逐步升高,水垢被逐漸清除。在清洗過程中應每30min測定一次pH值,當pH值不再升高時,說明水垢已清除干凈,應將酸洗液中和后排掉。再用1%的氫氧化鈉溶液或5%的碳酸鈉溶液循環清洗15min,以中和殘留在冷凝管內的酸溶液。除垢工作結束也要對冷凝器進行氣密性試驗。酸洗法除水垢,適用于立式和臥式殼管式冷凝器,尤其適用于銅質冷凝管。
(2)冷凝器運行時的除垢操作方法
將市場上購買的運行去垢劑按系統冷卻水量的0.1加入冷卻水中,在運行中除垢。除垢期為20~30天。在除垢期間,應將水池中由于化學反應而產生的白色鹽類沉淀物及時排出,并補水、補藥,以保證運行去垢劑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