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用壓力潤滑的壓縮機中,油泵的進出口油壓差過高或過低,都屬不正常現象。當油壓差很小時,壓差繼電器就會動作而切斷電源,使壓縮機停車。對于沒有壓差繼電器的機組,要經常注意油泵的壓差變化,它等于油壓表指示值減去蒸發壓力。為啥要強調油壓差呢?這是因為在油路系統中的潤滑油流量是決定于這個壓力差的。壓差增大說明管路中有阻塞不暢的可能。相反,壓差減小,說明潤滑油流量下降。經驗證明,油壓差維持在1.6-3公斤/厘2范圍內可以保證各摩擦付得到必要的潤滑油量。當油壓差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時,應及時進行檢查。先查外部管路系統,然后調整油壓調節閥,若調整無效,就要檢查機內油路。現討論一下油路的一般常見故障。
1.油泵無壓力。可從以下幾方面檢查
(1)油壓表是否損壞,可另換一只油壓表校校看。
(2)油壓表管路有否堵塞。關閉油壓表閥,拆下接管吹一吹看是否暢通。
(3)油泵吸油管堵塞。拆下吸油管前應將曲軸箱內制冷劑抽空,停車。拆下后要及時將油孔臨時堵住,以免冷凍機油流出。吸油管堵塞情況很少見,可放在最后檢查。
(4)油泵內有空氣。這種故障多發生于剛檢修過的油泵上。應向油泵內灌滿冷凍機油(從接油壓表的接管上灌注),將空氣趕出。
(5)油泵傳動塊八字形。油泵軸與壓縮機曲軸后軸頸端面的傳動連接,有一傳動塊,它有一開口槽(圖11-15),油泵軸端的方榫插入槽內,以帶動油泵轉動,當排油壓力過高或經常受到沖擊,開口槽變形成八字式,使方榫打滑,油泵不會轉動,需拆開換一新傳動塊。
(6)油泵齒輪的齒隙或端面間隙磨損過大,失去油壓的功能,應調整(縮小)端面間隙或更換齒輪(指齒輪磨損)。
2.油壓差過高
(1)油壓表損壞。應檢查。
(2)油泵排出管道阻塞。應檢查和排除。
(3)油泵壓力調節閥被誤調節(調小)過,使旁通量小。此時可試調以觀壓力是否會下降,若能下降,可調至1.6-3公斤/厘米2范圍內。但要注意油壓調節閥未誤調節過的,不能輕易去調節,可能是排出管阻塞而使油壓升高的。
3.油壓差過低
(1)曲軸箱內油量太少。可從油面指示器處查明。若油量少就應加油。
(2)吸油管不暢通或濾油器堵塞。檢查及處理方法與吸油管阻塞相同。
(3)油壓調節閥被誤調整(調大)過,使旁通量大,油壓會下降。可試調確定,并調整至正常。但需注意若油壓調節閥未誤調過的,不能輕易去調節,應先檢查吸油管并確認暢通,再考慮調節閥的調整。
(4)曲軸箱內冷凍機油中溶解有多量的氟利昂。從油面指示器中看進去,如果曲軸箱內冷凍機油呈泡沫狀并不斷翻騰,這說明冷凍機油內溶解著較多的氟利昂。因為當吸汽壓力降低時,曲軸箱壓力也隨著下降,冷凍機油內的制冷劑就會沸騰汽化而脫離油面,使冷凍油劇烈翻滾。而油泵吸入含有較多制冷劑的冷凍油,制冷劑在吸油管中汽化,將占去油管的部分容積,減少了油泵的輸油量,結果,油壓便會相應降低。
曲軸箱內油中溶有較多的制冷劑原因是:由于膨脹閥孔的開度太大,使吸氣壓力高,過熱度小,有制冷劑濕蒸汽吸入壓縮機并部分進入曲軸箱而溶解于油中。此時可調小膨脹閥開度,降低吸汽壓力,使油中的制冷劑隨汽壓的下降而汽化,脫離油層,進入吸汽腔。
壓縮機各組件和零件經拆卸下來時,對運動件如連桿、活塞及活塞銷都應標號以保持原裝配位置。除需檢修或更換的零件外,其余零件應及時擦洗清沽(銹斑都應擦凈),并應烘干處理。一時不能裝配起來,應將零件安放在干燥處,最好放在烘箱內,以免受潮生銹。裝配時根據標號按原位置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