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中有哪些摩擦面需進行潤滑呢?有汽缸鏡面一活塞(包括活塞環)、活塞銷座一活塞銷、連桿小頭一活塞銷、連桿大頭一曲柄銷、軸封摩擦環、前后軸套一曲軸主軸頸、油泵傳動機構等。這些摩擦面和輸油機構一起就組成了壓縮機的潤滑系統。根據潤滑油輸送到摩擦面的不同方式,潤滑系統可以分為飛濺潤滑和壓力潤滑兩類。
1.飛濺潤滑。
飛濺潤滑是依靠曲柄連桿機構的旋轉運動,把曲軸箱中的潤滑油甩向各摩擦面。這種潤滑系統不設油泵,流過摩擦面的流量很小,摩擦面溫度較高,潤滑效果差,也無法裝設濾油器,所以潤滑油容易污濁,促使機件磨損加劇。但是,由于這種潤滑系統結構簡單,在轉速不高的小型壓縮機中還是得到較多的應用。
壓縮機運轉時,連桿大頭擊向曲軸箱內潤滑油面,使潤滑油飛濺起來,并甩向汽缸鏡面和曲軸箱壁面;前后主軸承座頂部設有集油槽或油孔,用以貯集飛濺落下的潤滑油供主軸承潤滑。連桿軸泳也是靠其上相應油孔貯集飛濺落下的潤滑油進行潤滑。
2.壓力潤滑
壓力潤滑是用油泵加壓輸油,使潤滑油以一定壓力經過油道進至各摩擦表面。我國中小型制冷壓縮機系列中大多數采用壓力潤滑。
曲軸箱中的潤滑油經濾油器濾去其中雜質,被轉子式油泵吸入,在提高壓力后,經過調壓閥(多余油由此旁通回曲軸箱)分三路輸出:一路是引向曲軸后端,一路是通向前軸封室,還有一路是通向能量調節裝置作為液壓動力源。輸向曲軸前后端并起潤滑、密封作用的潤滑油,穿過曲軸內部油道分別進入前后主軸承和兩個曲柄銷上的八個連桿軸承內,再由連桿軸承,經過連桿體內小孔,對連桿小頭軸承進行壓力潤滑。汽缸鏡面和活塞之間的摩擦面是靠飛濺潤滑,即利用連桿軸承在旋轉中甩在壁面上的潤滑油來潤滑。各路潤滑油最后仍流到曲軸箱。
在壓力潤滑系統中,必須保證各潤滑表面獲得足夠的潤滑油流量,以帶走工作中所發生的熱量,使摩捺表面問能維持正常的油膜層而可靠地工作,否則,就會破壞壓縮機的正常運行。為此,在壓縮機運轉中,對其中潤滑油的循環量是否充足,應予十分的重視和經常的檢查。
潤滑油循環量的不足首先可從前后主軸承和汽缸的溫升以及汕壓和曲軸箱的壓差上反映出來。因此,最方便的檢查方法是測定前后主軸承處的溫度和潤滑油路中的油壓。